12.24.2010

天父的照料

今日我又再一次受了老闆氣,我估計他的壓力都很大,由Client壓向Client 的下屬,Client 的下屬壓向我老闆,老闆又再壓在我身上。

我可以去聖堂得以抒解,可是其他人呢﹖

在天主內,一切負面的感受和思緒都將會獲得釋放。

今天我所看到的又再清澈了,我並不是故作清高,但我感覺基督徒對事物的看法是該有其及時的智慧。

感謝天父的照料﹗

12.23.2010

A Gift Today

今日我有些忟,冬至都無得早放

因為聖誕假地盆工人不會放假,不斷趕工

放工之前,Client那邊派人來開了個緊急會議

一切都好急好趕,好想早放走人,但又無得放...sign...

不過在這一個月的上班日子,有一件事我很珍惜

這個月買了幾本靈修宗教書藉

儘管我感到巨大壓力,但若精神許可,午飯時我總會帶上一本書

有時吃完飯會去公司附近的聖母聖衣堂,花十五至二十分鐘靜下來看書

看的資料不多,只幾頁,但已足夠我回去生活

晚上臨睡前,即使我累得快閉上眼簾,可是我也會看幾頁書才睡

我實在覺得衪很重要,比一切都重要﹗


10.23.2010

生日說

 如果沒有人為你慶祝生日,如果沒有人記得你生日,你會否感到心傷呢? 我以前都會有一種莫名的空虛感。

  以前我覺得生日,特別是正日,最好不過是是一班朋友為我約好三五知己,有一個生日派對,還要在神秘的時刻砌生日蛋糕﹔我從來不覺得生日要跟父母一起,而是要跟朋友在一起,歡歡樂樂的。雖然我沒有每年跟特定的朋友慶祝生日的習慣,就這幾年工作和讀書環境的轉換,朋友不斷在換季;可是每年媽媽都會買一個生日蛋糕放好在冰箱等我回去,早年還會唱生日歌許個願吹蠟燭再砌餅,近年回去已變成不吹蠟燭不許願直接砌餅來吃啦,但吃餅的時候總想有人在旁跟你一起吃。

  翻看兒時的相片﹐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都會為我們三兄妹安排生日,邀請姨媽舅父或鄰居的小朋友來家﹐安排一個大食會,唱生日歌許願砌餅拆禮物,我們都笑得天真無邪﹔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們的生日要跟朋友或侶伴一起過比跟父母和兄弟姊妹一起過更緊要。

  八月的時候我正在籌備第二十三屆香港抉擇成長營,一次會議的閑談中,阮秀美修女的一番話我至今仍很深刻。修女說生日最必要一起慶祝的人該是自己的母親卻不是於其他人,因為生日那天正是每一位母親一生以來最痛的一日,沒有母親的含忍,我們不會在此;我們該跟父母一起過,特別是母親,感謝她的愛。

  以上的一番話,我心被觸動 ,我從來沒有想過生日跟媽媽的痛有關連,我在生日只管吃喝玩樂。說著「痛」這一詞,信仰給我看到的境域是我意想不到,仔細思想「痛」的的確確為我們連繫上許多萬縷千絲的關係,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否看到當中是蘊含著一份美好的祝福,我們每一個人自母胎已蒙受祝福。生日原來也是我們感恩的時候,為此明年開始我的正日生日會選擇跟我的父母和家人一起過;有幸於今年的正日跟媽媽和二哥一起吃了一頓豐富的鐵板餐。

  今日並非我的生日,我只想透過以上的字句記錄令我更值得深思的體會,也藉此文章送給那些懊惱沒有人記得他的生日或沒有人跟他一起慶祝生日的朋友,無須空虛,因為凡事都有值得感恩的一面,回去感謝父母就是了。

寫於二零一零年十月二十二日

10.16.2010

愈來愈覺得上facebook 和微博很無聊... ...
haha~

8.30.2010

  今天我剛參加了Choice WeekendFormation Day,修女在教導時提出了一個很重要人生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天作反省做人要「謙虛」。大慨當我們到懂性的時候,我們開始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 己要/解決到自己的事,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跨越許多事情或困難,而過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同時,對於要處理或要掌握的事情,我們都抱有一定的期望,但結果 到最後並不如當初所預期時,我們就變得失望﹔舉例一個人為一個團體付出了許多,設法想著透過各種方法帶領團體共同提昇和成長,可是最終卻未見果效,難免感 到失落,付出得越多,那份失落感就越強。

  問題出在那裡?我們是否少了一顆謙虛的心,我們不應該只看到自己擁有多大能力可以 為團體做些什麼或是我可以駕馭些什麼﹔特別為一個有信仰的人,能力都是天主所賜。 看看耶穌基督,雖然衪是我們師傅,而然衪是這樣教導我們最大的要當最小、 被高舉的也要謙下。耶穌透過行動告訴我們,即使是面對苦難,衪仍然虛空自己,全 心謙下,聽命至死。

  這一份謙遜,讓我們有更大的空間接受更多不同的意見,懷著一顆謙虛的心聆聽別人,關係亦在此建立。一個懷有謙遜的人,才會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先,真正體會互信和互愛。

寫於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九日

7.15.2010

脫離

興幸我已脫離了facebook 的世界,這個似乎是對我生活的拖累多於真正的交流,只有跟你同聲同氣的人才會在你的桌面上留言/對號入座。此刻,只想尋回生活真實的接觸面,不論是正面的,負面的,需要改進的、獲讚揚的。人沒有facebook是可以,但沒有面目面向世界是萬萬不能,而面目至少要呈現出存藏內心的那份guts。

7.09.2010

苦悶時,想想天主在我身上作的事,甘之如飴。

7.04.2010

6.24.2010

經常為自己事後發現犯了的小錯誤而耿耿於懷,例如已發的Email打錯字(check 完再check 都係錯)。又是時間學習放下自己...

6.18.2010

今天把北京的回信寄出,一共寫了六頁紙,是受近日香港的民主倒退、六四二十一週年有感而發﹔當然不少得我對信仰的看法。我希望有一天可以跟我的北京好友在內地大叫民主萬歲﹗

6.17.2010

自由

只有獨立的人才享有自由。

6.05.2010

但有一個夢,不會死,記著吧!希望終有一日可以夢 想成真!

6.03.2010

沒有

沒有行為的愛德是死的。

6.01.2010

今天去聖安多堂領受第一次的修和聖事。

[領洗後第58日]

5.27.2010

我們不應希望別人看我們比真實的自己更好。

5.17.2010

不要受外界期待所左右 (轉載自李怡的《一分鐘閱讀》)

湯瑪斯.摩爾在《這輩子,我最想做的事>這本書中告訴我們,工作方面的痛苦與挫折,並不只來自於對自己的失望。外在的世界總是在評斷我們,期待我們 完成某些事,要求我們用他們的方式、而非我們自己的方式來做事。工作的挫折不僅來自內在、也來自外在。

外人總是愛說教,他們總是告訴你要賺大錢、善用才能、念更多書、設定目標、按照計畫執行。然而,歷史上最有創造力的人往往都不符合這些標準,他們的人生準 則是機運、靈感與實驗。
你可能認為自己已經嘗試過太多份工作,或是已過了找尋最適合自己工作的職業也就是所謂天職的年紀,或是認為自己沒有做大事的才能或使命。外人對你的嚴厲批 判,可能讓你喪失了自信心。你帶著受傷的心,轉向酒精、毒品或可以讓自己麻木的其他事物尋求慰藉。然而,這些癮頭卻會讓你在工作上出差錯。 要承受種種善意或惡意的批評,需要有堅定的自我意識。然而,工作不得志的人不會有堅強的自我。他們很容易受傷,一推就倒。

要面對這樣的壓力,你必須忠於自己的本質或是理想中的自己。外人只看得見具體成形的成功,但你必須要相信自己所具有的、尚未發揮出來的潛力。否則你就會敗 下陣來,被外界的批評與期待徹底擊垮。
許多有創造力而且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個領導者或是有成就的人。他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成為我們眼中的偉人。

上帝給誰都不會太多 (轉載自李怡的《一分鐘閱讀》)

從前有一位孤獨的年輕畫家,除了理想,他一無所有。

這位畫家出門遠行,來到堪薩斯謀生。他無力租用畫室,只好借用一間廢棄的車庫。每次熄燈睡覺時,他總能聽到老鼠「吱吱」的叫聲和在地板上的奔跑聲。有一 天,當疲倦的畫家從畫板上抬起頭時,他看見燈光下有一對亮晶晶的小眼睛,那是一隻小老鼠。如果是在幾年前,他會想去捕殺牠,但是現在他不,一隻死老鼠難道 比活老鼠更有趣嗎?他微笑著注視著那可愛的小精靈,可是牠卻飛快地溜了。他感到自己並不孤單,好歹有一隻老鼠與他為鄰,牠還會來的。

那隻小老鼠果然一次次出現。年輕畫家從來沒有傷害過牠,甚至連嚇唬都沒有過。小老鼠在地板上做各種動作,畫家作為唯一的觀眾,則獎給牠一點點麵包屑。老鼠 先是離他較遠,見他沒有傷害牠的意思,便一點點靠近。最後,老鼠竟然大膽地爬上他工作的畫板,並在上面有節奏地跳起舞來。

不久,年輕的畫家被人介紹到荷李活去製作一部以動物為主的卡通片。他突然想起爬到他畫板跳舞的老鼠,靈感就在那個黑夜裏閃現。他迅速爬起來,三兩筆就畫出 了一隻老鼠的輪廓。

年輕的畫家就是後來的和路.迪士尼,他創造了風靡全球的米老鼠。堪薩斯那間充滿汽油味的車庫,迪士尼後來評論它說:「至少要值一百萬美金。」其實那裏什麼 都沒有,只有一隻老鼠。

那是上帝給他的。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就看你懂不懂珍惜。

5.13.2010

Walking Chair Studio

在amPost發現一個有趣的設計公司
從報導得知這家Studio是一個開心樂園,他們的信念是「創作就是要提供新主意叫人生更快樂」。 設計師每有新作品都會為它創作主題曲(像兒歌一樣)。

http://www.walking-chair.com/

很羨慕外國有這樣寓工作於娛樂的公司。 

5.12.2010

昨天收到北京寄來的信,我又哭了。

5.10.2010

  今天是母親節,第一次跟代母一起負責信友禱文,有人說見到我們兩母女一起負責信友禱文覺得很感動,哈哈。

  慕道班完了之後,跟別的教友處理些小事,其後急快地去上洗手間碰到正在等候的代母,她比我先進厠間,我很快就等到另一間,如厠之後代母在洗手時跟我說:「這麼快去完,還要一點聲都沒有﹗」我回應:「是嗎?不知道呢?可能聖神降臨。」代母笑著回應一句:「唔好濫用﹗﹗﹗」完事後就飛快地赴彌撒去了。

4.29.2010

今晚的月色很美。天氣好好。

4.20.2010

完成了﹗

今晚剛完成了為期9週的聖依納爵靈修,好不捨得!每次都是心滿意足地離開。

4.19.2010

借小王子的幽默



在Designboom看到一個logo設計比賽,發現這個有趣的意念!
雖然不知道跟Designboom扯上什麼關係……

http://www.designboom.com/eng/education/newlogo.html

4.09.2010

。。

我們信是因為我們相信天主的聖言,並不是受我們的感覺、情緒、理智而左右。

3.27.2010

我仍然有點懼怕和擔心,還有一星期我便領洗了。

3.07.2010

限 

剛過去的星期五送別了北京來香港玩的好友。這次聚舊感覺自己的普通話退步了不少,聽還聽懂,只有一兩句詞彙需再說幾遍或寫出來就可以;可是要表達自己時卻有點吃力。還記得去年到貴州,我還能通過普通話跟當地人交流,可是這次真的不行,每次說一句長的句子都好像是斷續地把幾個詞語說出來。有時候我心裡暗自生氣,為什麼會這樣不能表達自己,不能把自己所想的表達出來是一件惱人的事。

  我有一位急性子的北京好友,當她著急想我明白她說什麼時,其實我很想她也明白,並不是只有她在急,我的心都有點難受。哈哈。溝通上的誤會是要鍛鍊更好的耐性和包容,有時候我也想我的北京朋友能包容我的有限。雖然有時我會生氣,但我會嘗試跟自己說這是我的有限,好能在大家懊惱時,自己能保持一點平靜。

  這次情緒不能放過自己,我曾問天主為何我跟一位外藉朋友交流,我要懂英文?為何我跟一位內地朋友交流我要懂國語?每次當內地朋友笑我發音不準,我在心裡想,為何不可以是他們說廣東話,然後我在旁邊笑他們?

  昨天我翻閱舊雜誌,其中一篇提及若你能熟識英語便可跟世上三分之一的人溝通,而懽得西班牙語差不多可以跟世上三憶的人口溝通。頓時,我明白廣東話至多只算是這世上七百萬人的通用語言,根本沒可能要別人遷就自己。

  之前生氣是因為在北京的日子,我曾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跟當地人交談他們甚至沒想到我是一名來自香港的學生;這段「滿口流利」的日子已成過去,有時候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有限,在香港縱然有內地來讀書的同學,環境和磨合的機會已跟內地的大不相同。

  今天靜下來思考時,不得不去想一下作為香港人的靈活性,原生的成長環境,讓我渴望尋找提昇語言能力的機會,把它看成是一個機會總好過埋怨什麼,我也曾因為可以以別的語言跟別人溝通而獲得極大的喜悅。

  生氣完了,想通了。

2.15.2010

隨意地重看亞卡的著作

你若不能做條大路,那就做條小徑;你若不能做太陽,那就做颗星星;不要以大小來决定你的輸贏,但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你﹗  ——卡耐基

1.13.2010

開始

人的一生有許多「開始」,比如出生,開始讀書,開始工作,開始戀愛,開始組建家庭等等。開始階段的狀態,常會直接影響到之後的進程。所以人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常年期平日的第一天【1月11日】,為基督徒來說也是一個新的開始。過了喜慶熱鬧的聖誕節,日子開始變得「平常」。不過,這看似平淡樸素的時期,卻正是生命無聲、細膩、漸生質變的成長過程,需要格外的耐心和精力。


from: http://www.theology.org.hk/shalom/2010jan/0112.htm

1.10.2010

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轉載

這篇文章很切合我現在的心聲,這幾天看新聞社評,心情一直未能平伏……
每個人都不喜歡被標籤、被誤解,只期待有一日能諒解。



曾司長:


近期很多人談論「八十後」,包括你在內的政府官員,時事評論員,甚至社會學家都在討論此事。一次,我讀報時翻到娛樂版,赫然發現連新晉明星的名字後面都添上了一個新的形容詞,是為「八十後」。此類說法可能出於善意,但我認為部分郤有點捉錯用神,譬如,曾司長你在個人網誌中提到,相比上一代,我們「八十後」這一代不只關注置業問題,反而關注物業有甚麼設施,泳池有多大,私隱度是否足夠等。其實我們一群「八十後」讀過文章後,簡直「O咗嘴」,覺得當中有些事被完全搞錯了。因為我們所關注的不只是自己的私人會所或物業會所泳池的大小等,而是一座城市的命運。我們對家庭的觀念不只局限於私人屋苑,而是整個香港的未來,我們的城市,可有尊重和守護自己的果實?不論這些果實是我們辛苦累積的公帑,抑或是植根多年的社區。



不過,這個私人會跟整個香港之分,可能是「八十後」這個世代論爭很重要的面向。曾司長,其實這個面向有歷史淵緣。翻開有關香港城市發展史的書籍,我懷疑今天的新城市廣場是我們這兩代的分裂點,我何出此言?話說八十年代初,新城市廣場落成時,我知道你們這一代都認為這廣場是城市代現代化和進步的標誌,是文明的所在。因為當時香港尚有很多木屋,大部分地區都欠缺完整的城市規劃,於是這個位於新市鎮,擁有噴水池和密封消費空間,及貨品上有射燈的地方,你們這一代就會認為是好的環境,這些就是城市的進步。30 年後,這就可能變成是西九龍的廣場。分裂點在於我們這一代成長時不再是城市廣場有如奇葩的經驗,而是我們「八十後」每天放學就會到附近的商場,放假和週未就走遠一點,去更大型的商場,更誇張的是,每逢節慶,我們就前往港島中心最龐大的商場閒逛,遊遊走走,這些重覆的經驗佔據了我們「八十後」在城市空間生活的大部分時光。我們感覺不到那種進步和文明,感覺不到那種城市改善的經驗,反而是一種懨悶,一種千篇一律。裡頭都是一式一樣的跨國名牌,消費場所都是無歷史、無街坊、無故事的地方。所以,曾司長,我不知你是否同意,新城市廣場就是我們這兩代的水嶺。如果我們這時還有向前多踏一步,就不是重覆八十年多初,興建更多新城市廣場,而是應回頭過去,看看這種發展遺忘了甚麼東西。



其實這種捉錯用神,除了源自城市空間經驗外,我發覺很多人,包括曾司長你在內,都用了一本本地社會學者呂大樂的著作《四代香港人》,裡頭有不少觀點都被應用到反高鐵運動的「八十後」身上。我認為都是這一句,捉錯用神。何解?該書的眼鏡及框架都是來自上一代人,它把世代之爭解釋為下一代能否上上位,上一代是否霸佔社會位置和機會,故此我們這一代的不滿和示威皆因我們要有上位的機會,增加改善我們的薪酬和工作待遇等等。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大部分反高鐵運動的「八十後」青年有穩定職業,部分是兼職散工,都能糊口,亦有部分正在讀書,尚未工作。但我們的訴求完全不是改善工作待遇或爭取上位。就算你給予我們一個位置,加人工給我們,都只會為我們提供更多資源去參與社會改革,希望介入社會,不論是你或是其他各大報章傳媒,不停引用的「四代香港人論」,上位與否,我認為不單是一種誤解,更是一種誤導,令整個社會以為只要改善經濟,只要提供就業,就能解決我們的訴求,這是再一次錯用神,完全irrelevant 。



到底我們的訴求是甚麼呢?曾司長,你可趁此機會聽清楚,我們爭取的不是經濟改善,亦不是報紙訪問我時所說的民生,亦不是傳統的普選問題這樣簡單,而是要回歸城市空間政治。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觀念,但對我們這一代來說,這是一個清楚的訴求。其實我們不是2009年底才出現的「八十後」青年,其實早在三年前天星皇后的爭論中,我們這班人當時己經出現。再遠一點,其實我們是來自社會運動,如你尚記得囍帖街的清拆,那時街坊和街道都是生氣勃勃,強行被清拆。在2009年,我們八十後青年之間有一個笑話,甚麼是真正的「八十後」呢?當很多人問我們時,我們會自言自語說,真正的「八十後」是菜園村年過八十的高婆婆!我們之所以走出來,是因為我們記憶和信念中,我們見到香港真正重要的地方,是一些勞苦大眾、屬於城市平民的社區,是屬於他們的家園,屬於他們的故事。我們走入社區,去到菜園村,我們可以在這些地方感覺到生氣勃勃,感覺到每一個住在那裏世世代代的香港人,植根在該處的勞苦大眾,能夠講出他們是怎樣來的!我們是「一個跨世代的合成主體」,我們記住的是比我們年長很多的一代,不過未必不是住在半山,而是住在平民大眾社區的老街坊,他們的故事很重要。我們的城市不應只被大商場壟斷。如果真的要說我們的訴求是甚麼,我們只是希望我們這一代人,可以令下一代人,不會像我們「八十後」般天天重覆生活於懨悶壟斷的商場中。?



陳景輝


2009年1月9 日

1.07.2010

3分幸福,7分快樂

從李怡的《一分鐘閱讀》發掘到一篇好文章—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總是有一得必有一失。愛情能夠給你歡樂,
但它同時也給你痛苦;財富可以給你享受,但它也會帶來苦惱;成功使你快樂,但是當失敗之後痛苦將變得強烈而無法忍受。

如果你期待某件東西,而你得到了,那是一種快樂。然而相對地,當你失去的時候也會感受到等量的悲傷。得到時是8分快樂,失去也會有8分的痛苦,那個總數幾乎是一樣的。

有人得到了財富,卻可能失去了健康、家庭或感情;而有人在事業和成就少了3分,則在生活品質、身體健康或時間自由方面多得到3分。有些東西看似不公平,如果你細想下去,其實是公平的。

有人認為有錢人比較快樂,這是錯的。一個窮人用幾百塊就能得到的快樂,等他有錢後,可能要花幾萬塊,甚至數十萬才能得到同等的快樂。當你口味越重,那些東西的口感就越差;當你錢越多,那些錢的價值就越小;當你肚子很餓的時候,給你半碗飯那是美味,但當你吃了幾碗飯,你就會食不知味。

錢太多的人怕被偷被搶;房子太大的怕打掃;吃太多的怕胖,吃太好又怕死。你看,現在有錢人都吃些什麼,都在吃生菜水果、蕃薯,根莖五穀類,在喝牧草、小麥汁,這些其實都是以前窮苦人家吃甚至是給給動物吃的。

即使我們擁有了全世界,我們也只能日食三餐,夜寐一床。
每個人的財富地位或許有高低之分,但對快樂和幸福的體會並沒高低之別。只是有錢人的快樂比較複雜,窮人快樂比較單純。同時擁有幾個男人或女人,並不會比較單純一個的人還幸福。

當你是快樂時,悲傷便在一旁窺視;而當你是痛苦時,那隨之而來的就是歡樂。每一種痛苦與快樂,每一樣你所得到的和失去的,好的與壞的,到了最後,你仔細去算算看,加加減減,那個數字將會是一樣的。

或許有人早一點得到,有些人晚 一點得到;有人先失去,有人晚失去,但那個總數將會 一樣。你曾經有多少快樂,當你失去就會有多少悲傷。到了死亡每件事都會變成一樣。死亡會讓 一切都變得公平,在死亡當中,沒有富人或窮人之分。死亡會顯露全部,它一直都是10。

有人得到十10分,到他離開時候,他就必須失去10分,那將是「十分的痛苦」,這是絕對公平的。

有人得到3,有人得到7;
得到3的,只要3分幸福,就可以得到7分快樂;
得到7的,擁有7分幸福,卻只能得到7分快樂;
有人先得到,有人後得到,有人什麼都沒得到。
先得到的可能先失去,後得到的後失去,沒得到的就不會失去。
那個總數是一樣。所以,人生真的不必太計較,不必刻意去算計,只要去體驗就好。

from: http://app1.rthk.org.hk/elearning/1minreading/index.php?directo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