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2007

《玉桂山的年華》

玉桂山下
這個鴨脷洲島上的玉桂山,海拔只有一百四十米,山峰上有一個涼亭。清晨時分,公公婆婆愛在這裡耍太極,表現得極為神氣。一些青年也會在這裡跑步做早操強身健體。可是在香港地圖上根本沒有這個山的存在,這個山在地圖上根本沒有名字,在山腳卻會看到引領你到這裡的指示牌寫着玉桂山,相信是區議會在建設開山路的是時候混亂了。真正的玉桂山是在島上靠南面比這個假玉桂山還要高的山峰;至今仍未開發道路往那個山峰走,只有精通行山的人才懂得尋找小路往那個真正的玉桂山進發。

鴨脷洲的取名有人說是因為它的形狀似鴨舌而得名;亦有人說鴨脷洲像香港島的縮小版,在這裡的南面還有一個人跡旱至的鴨脷排。

自一九八零年鴨脷洲大橋的落成,這個鴨脷洲島嶼發展成以住宅為主的土地。房屋也是圍繞着這兩個真假玉桂山而興建。

島上的一條公共屋村名為鴨脷洲邨,隨着東邨的落成,島上的居民便把鴨脷洲邨改為鴨脷洲新邨,以方便識別。有一個小女孩就是在這條邨落成長。

徙置區的記憶
柏盈出世的時候,剛好是香港仔徙置區移遷徙的年代,她僥倖避開了那個衛生環境惡劣和生活擠迫的地方。鴨脷洲大橋通車以後,那些只有一層高的徙置區還未完全拆掉,仍舊樹立於大橋的出入口。小柏盈每次乘坐巴士經過大橋時,也會望出窗外,窺探徙置區居民的生活景象。他們的小孩在樓房之間的小走道上奔跑。那些婦女也蹲在地上,以公用的自來水來洗刷衣服,他們的衣服都是掛在簡陋的竹竿上,待猛烈的陽光把它們哄乾,生活是多麼的簡樸。大概是柏盈升上小學的時候,徙置區的居民移徙完畢,政府把那個暫時安置居民的徙置區拆卸;那個地方荒廢了超過十年的歷史,剛在幾年前成為了另一私人屋苑的根據地。原本徙置區的位置變成了幾個室外網球場,只看見成年人在場內練習網球,荒廢了的平地如今建了冷冷突兀的私人屋苑。

走廊傳送嚢
柏盈居住的地方是在邨內利怡樓的三樓,走廊幽暗,這條走廊是一個傳遞訊息的工具。走廊的氣味也隨着柏盈步伐的移動而轉變。不知道是否生活環境的緊迫,只要細心去感受,就很容易察覺鄰居家中的狀況。中午和下班時分,柏盈總會嗅到絲絲的飯香;有時候柏盈也會嗅到燒焦豬排或者是雞翼的味道,令她聯想是哪戶阿姨的疏忽;洗頭水和沐浴乳清香的味道多數是在晚間揮散出來;有時還會嗅到中藥的味道,不知是哪戶老人的秘製保身藥材;有時候柏盈和她的家人嗅到一陣尿臭味,總是在晚上湊巧在吃飯之時傳到柏盈的家裡,柏盈每次也是第一個嗅到的,她便飛快地關上大門。後來,柏盈發現了尿臭味是新搬來的一個伯伯弄出來的,柏盈每次經過那個單位也會閉氣走過去,心地裡想着屋裡的伯伯是一個長期病患者,不便於照顧自己。

從細微事情上,柏盈察覺到每個都市人都有不同的特質。小時候的柏盈已聽過很多粵曲,多數是由鄰居的播放機播出的音響傳到她的耳朵,電視機聲也是經常會聽到的,聽着鄰家在那段時間開着電視,收看什麼台,他們對電視節目內容的反應,這也令柏盈猜想得到每戶鄰居的個性。走廊傳來擺動鑰匙的聲音和開合鐵閘聲,這時候猜一猜是誰回家﹖柏盈偶然還會聽到兄弟姊妹互相爭吵得聲嘶力竭,場面的震撼力足可反映生活環境擠迫的後果。

屋邨交際平台
三樓走廊的一邊盡頭,有一條小天橋連接着一個平台,這是建在地下街市之上。平台上有兩組弧形的直立欄杆,北面一組,南面一組,最小的一個是綠色的,中間的是黃色的,最大的一個是紅色的,似是設來給居民曬被褥,可是屋邨的小朋友卻愛在架上攀抓追逐,膽小的柏盈從未在那個紅色的架上爬到最高點。這個平台確實是屋邨小孩的一個交際平台,一場激烈的足球比賽可在平台這裡發生。平台的南面角落有兩個紅色的迴旋鐵梯,左面一個,右面一個,一直轉到地面街市入口的旁邊。曾有一位太太剛從街市買完餸回家,她從迴旋鐵梯走上來,就在經過一群踢球的青年之際,「硬食」一個「波餅」了。這個平台經常吹着和風,有幾個下午柏盈拿着風箏跟哥哥在平台上越放越高。

及後,柏盈升上了中學,這個平台被房屋處改建成辦公室,小朋友便小了一個暢通的地方耍樂,連那兩個別具特色的迴旋鐵梯也拆卸了。那兩邊樓梯的位置被劃成垃圾房的一部分,只有一條直立樓梯通往辦事處和三樓的樓層。

嚮往萬象天色
七十年代,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在鴨脷洲上興建發電廠。就是在柏盈居住大樓的對面,只有一條馬路之隔。小時候的柏盈,喜歡坐在窗前,那時柏盈仍可仰望長空的景色,仍可望見南丫島上那三支發電廠的煙囪,仍可望見遠處鳥兒翱翔的優美姿態。每逢翻雲覆雨,柏盈的居所受着強風猛烈的吹襲,家中的窗戶不停發出「啪啪」聲,窗台也都被水浸濕了,小柏盈還是喜歡待在那兒,觀賞着雷電交錯,天色由粉紅色變成灰色又變成綠色的萬千意象,令小柏盈極為讚嘆。

九十年代中,地產發展商的進駐,昔日的發電廠基地變成了今天海怡半島大型屋苑。一條複製的鴨脷洲大橋亦相繼落成。在發電廠拆卸的時期,柏盈在家做功課感到沉悶了,就走到窗前凝望發電廠清拆的過程,一個又一個灰藍色的圓柱形建築物,經過燒焊工人的工具一揮,一片片的外牆剝落下來。隨着海怡半島的落成,柏盈的住所被一片樓海遮蓋,再看不見天上顏色的自然變化,每逢打風也不再怕窗戶受吹打,所有的強風也被高樓屋苑擋住了。

鴨脷洲大街
鴨脷洲大街在鴨脷洲新邨的左面,地平線是島上最接近水的地方,以前是十分興旺的,海旁一帶是一個大型的大排檔,小柏盈最愛跟家人在這處吃海鮮。直到深宵,這裡仍是燈火通明,仍可聽到廚師炒菜,食物燒香的樣子。島上的漁民十分重視洪聖爺誕,大排檔側面的空地每年到了洪聖爺誕就會架起棚架,上演一幕幕的神功戲,粵劇名伶梅雪詩也是在這裡獻上第一次的演出。

政府在約十年前重建大街的其中一片土地,把大排擋搬上了市政局的熟食市場,原址建造了幾個大大小小的球場,球場上只能留下青年人衝勁的氣色,容不下其他以外的來客。這樣似是改善生活空間的重建,似乎只有硬殼式的把設施建在原本的地方,卻對那種珍緻寶貴的鄉土保留帶點忽視。大排檔沒落以後,整個舊大街像是死寂了一樣。

石排灣邨
走到假的玉桂山上可望到對岸剛落成的石排灣邨,石排灣邨也是建於開發了的山峰之上,比玉桂山還要高,天空彷彿被吞噬了一缺似的。以前柏盈在石排灣唸小學的時候,有幾次她偷走沒有乘校巴回家,跟着幾個同學走到學校背後的地方穿插,經過林蔭下依山建設的錯落的樓梯,來到石排灣邨四座的士多舖,買了雪糕杯和爆炸魚蛋,吃得陶醉難返。到了柏盈唸小學五六年級,流行一卷粉紅色棉花糖,一個伯伯推着製作棉花糖的車站在校門外售賣,每個同學都嚷着要嚐一口。昔日學校的入口成了現在石排灣邨的入口,立着一個寫上石排灣邨以雲石舖設成的標誌物,與周邊的景物並沒有任何紋理關係。以前只有十五六層高的石排灣邨平房,給人的親切感覺;已被新落成的石排灣邨淹沒了。

香港仔中心
香港仔中心是附近屋苑的一個中心地帶,現在似是一個小小的銅鑼灣。香港仔跟鴨脷洲只有一個避風塘之隔,像是給一個小小的維多利亞港分隔,以鴨脷洲大橋連接着,兩岸居民也可乘坐連接大街的街渡互相往返。這條小小的維多利亞港亦是每年龍舟競渡的比賽賽程,窄窄的航道,只能提供四條比賽航道,其他的街渡和珍寶海鮮舫的載客船,也要在當天讓出航道,在劃分的比賽範圍外繼續航行,令整個香港仔避風塘的海面擠得水洩不通;停泊在後面的漁船,堆滿了漁民為比賽落力打氣。小時候的柏盈常跟着爸媽乘巴士到香港仔的茶樓茗茶,在香港仔逛街後,再乘街渡往鴨脷洲舊大街買當晚餸菜,這是很多住在鴨脷洲島上居民的生活日誌呢。

香港仔的中心是指香港仔廣場,這個以深啡色為主的廣場貫穿了香港仔的北面和南面,北面可至柏盈以前就讀的聖伯多祿中學,南面可達香港仔海濱長廊。這個廣場被一條馬路包圍着,無論你在這個廣場的外圍向左邊走還是右邊走,也可以重遇上剛才的起點。這個廣場二十多年來也沒有太大改變,廣場的中央是個噴水泉,可是柏盈很久沒有看見噴水泉的泉水躍動了。踏入這個廣場是要經過幾個階梯,這個設計把街道和廣場劃分出來。中午至黃昏時分,公公婆婆也愛在這裡消磨聊上好幾個小時。假日這裡也聚集了一家大小,爸爸媽媽在吹着肥皂泡,吸引小孩來追逐,傳來歡欣的笑聲;翻看柏盈小時候的生活照,不論柏盈是抱在爸媽手中;或是在牙牙學語走了幾步;或是聖誕節的晚上所拍的照片,一家人也曾在這處留下了喜悅的笑容。

香港仔街市
香港仔街市是媽媽經常挽着小柏盈到來的地方,以前街市給柏盈的印象是頗深刻的。小柏盈最愛到乾貨舖嗅那冬菇的香味;最愛聽賣豬肉的叔叔把豬肉在木板上割的鏗鏘刀法。當經過賣雞鴨的地方,小柏盈也會別過頭去,她害怕那些嗅到後令她打噴嚏的氣味。香港仔街市是一個較為舊式的街市,至今仍沒有裝上冷氣裝置,走到二樓中間的範圍會感到異常侷促,不過在柏盈讀高中的時候已安裝了很多風扇,每當柏盈往頭上仰望的時候,那密集的風扇也令她感到眼花撩亂。

停泊在海濱長堤的街渡
如今香港仔中心變成了一個商品化的地方,連鎖服裝店、大型化裝品公司、卡拉OK中心和形形形色色的店舖,佔據了這個香港仔中心,使之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自然純樸。在香港仔中心的南面仍保存着彎曲海濱長堤的面貌。媽媽曾攜着哥哥和小柏盈走到曲折的海濱長堤的碼頭搜尋食物,以前有好幾艘漁船在晚上準備海鮮美食,停泊在碼頭,等待食客在岸上向船家問價,這種情況對柏盈不算陌生。小柏盈和媽媽﹑哥哥也曾在街渡叫了幾碗河粉,對着這個小小的維多利亞港,聽着漁船的鳴笛聲吃着吃着,不知道是否那碗河粉下了味精,味道比街上店舖做的河粉要好幾百倍。還有那一碗香濃煙韌的糯米飯,不只感受到飯香,還感受到一家人吃得溫飽的歲月。長大以後,柏盈再沒有看見那艘賣湯河粉的街渡出現,世上頂級好味的湯河粉只能活存於記憶之中。

站在這個誤認了的玉桂山上,看着柏盈成長的地方,這裡有綠色的草,清新的草香,南面靠着東博寮海峽,空氣中包含着一點鹽份,海灣締造了美麗的香港仔避風塘,在黃昏日落的良辰襯托下境色更醉人。

〔全文完〕

獲第二屆城市文學創作獎散文組季軍 (2007)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我很有同感!!! 我期待著你未來更多的創作。努力ar!!

Anonymous said...

我都係鴨利洲原居民,所以對這篇文章很有同感! 我期待著你未來更多的創作! 努力~

purplegrace said...

thanks so much for sharing this article! It's extraordinary!
I learnt some histories and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place where I lived for many years!

木白尸米 said...

感謝你啊~~我會加油!!